在甲状腺疾病的 “健康警报” 中,甲减(甲状腺功能减退症)虽不像甲亢那样 “来势汹汹”,却以隐匿的方式蚕食健康。患者常被乏力、嗜睡、体重增加等症状困扰,严重时还会影响心血管功能和生育健康。其实,多数甲减可防可控,关键在于从源头阻断致病因素。接下来,我们将从疾病诱因出发,详解科学预防策略。
一、管理自身免疫,筑牢甲状腺 “防护墙”
约 90% 的原发性甲减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(如桥本甲状腺炎)引发。这类疾病中,免疫系统误将甲状腺组织当作 “敌人” 发动攻击,逐渐破坏甲状腺细胞的功能。尽管目前无法完全消除遗传易感性,但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发病风险:
均衡膳食:增加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摄入,如蓝莓、菠菜、坚果,减少高糖、高脂肪食品,避免过度刺激免疫系统。同时,合理补碘,可通过食用加碘盐、每周 2-3 次适量海鲜(如海带、贝类)满足日常需求,但避免长期大量食用高碘食物。 情绪调节:长期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会扰乱神经 - 内分泌系统,增加自身免疫疾病风险。可通过冥想、瑜伽、心理咨询等方式释放压力,保持情绪稳定。 适度运动:规律运动(如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)有助于增强免疫力,改善新陈代谢,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。二、规避医源性风险,治疗过程多留心
展开剩余70%部分甲减由医疗干预导致,如甲状腺手术切除过多组织、放射性碘治疗甲亢后、服用某些药物(如胺碘酮、锂剂)等。为减少此类风险:
手术与治疗后密切监测:接受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的患者,术后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,通常每 3-6 个月检测一次甲状腺激素(FT3、FT4)和促甲状腺激素(TSH),一旦发现指标异常,及时补充左甲状腺素进行替代治疗。 谨慎用药:需长期服用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时,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并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,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滥用药物。北京华坛中西医结合医院豆晓敏甲状腺专家北京华坛结节门诊主任
(擅长治疗:甲亢、甲减、甲亢突眼、甲状腺瘤、甲状腺结节、桥本氏病、结节钙化、甲状腺囊肿、甲状腺肿大、甲状腺炎等各类甲状腺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。 学术研究:国家公立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主任。曾先后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(301医院)、中国肿瘤科学院、等知名三甲医院介入科进修。从事甲状腺疾病临床研究工作30余年,在甲状腺的超声影像诊断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能熟练运用超微冷循环介入等国际前沿微创介入技术,攻克多项甲状腺疾病领域治疗难题。)
三、碘摄入 “量体裁衣”,避免矫枉过正
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关键原料,但无论是碘缺乏还是过量,都可能引发甲减:
碘缺乏地区:优先选择加碘盐,并适当食用海带、紫菜等海产品,但需避免短期内大量补碘。 碘充足地区:无需刻意食用高碘食物,尤其避免滥用碘补充剂。同时,减少含碘造影剂、胺碘酮等药物的不必要使用。四、特殊人群重点防护,防患于未然
不同人生阶段面临的甲减风险各有差异,需针对性预防:
备孕与孕期女性:备孕前和妊娠早期(最好在孕 8 周前)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,发现甲减及时治疗,将 TSH 水平控制在合适范围,避免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。孕期需根据激素水平调整左甲状腺素剂量,并定期复查。 老年人:随着年龄增长,甲减发病率升高且症状常不典型(如乏力、便秘易被误认为衰老)。建议 60 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,若出现畏寒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,及时就医排查。 其他高危人群: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、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 1 型糖尿病、系统性红斑狼疮)患者,应定期体检,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自身抗体(如 TPOAb、TgAb)水平。预防甲减是一场需要耐心与科学方法的 “持久战”。通过管理自身免疫、合理摄入碘、规避医源性风险、重点关注特殊人群,并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,我们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甲减的发生几率。守护甲状腺健康,就是为全身代谢和生活质量筑牢防线,让身体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。
发布于:北京市优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